说到抗战,大家第一反应可能是淞沪会战的惨烈,或者南京大屠杀的悲痛。但你有没有想过,中国战场上也有一座城市,硬是让不可一世的日军三次折戟沉沙,投入的40万精锐部队,灰头土脸逃回去。这座城市,就是——长沙。
1939年的中国战场。华北、华东接连失守,日军像一头贪婪的野兽,把目光投向中部的湖南。长沙当时可不是一般的省会,而是几条重要铁路的交汇点。谁能拿下它,就等于掐住了西南大后方的命脉。
在日军眼里,这里就是“香饽饽”。可惜,他们打错了算盘。
第一次长沙会战:噩梦开场
展开剩余81%1939年秋天,日军调动了第三、第六师团这些王牌部队,三面围攻长沙。要知道,这些可是他们在华中的精锐,装备和经验都不差。
可迎接他们的,是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。他可不是莽夫,而是有“独门秘方”的将领。他提出的战术叫“天炉战法”,说白了就是四个字:诱敌深入。
一开始,中国军队故意节节后退,装出撑不住的样子。日军一看,嗨,中国军队又要跑?于是拼命追赶,结果不知不觉掉进了“口袋阵”。等到他们回头时,发现自己已经被360度包围,前有堵截,后有追兵,左右还有伏兵。
结果很惨烈,日军死伤三万余人,丢下武器仓皇而逃。这是全面侵华后他们第一次吃这么大的亏。
第二次长沙会战:不服气再来
面子挂不住的日军不甘心,1939年底又卷土重来。这回他们学乖了,加强侦察,扩充兵力,想避开中国军队的圈套。
可薛岳也不是原地踏步。他把“天炉战法”升级,把游击队派到敌后切断补给线。说白了,日军就是再能打,没粮没弹,也就是纸老虎。
更关键的是,长沙周围的山川河流成了天然屏障。岳麓山像一堵墙,湘江、汨罗江、新墙河纵横交错,日军的机械化部队根本发挥不出来。
这一次,日军又损失近七千人,灰溜溜撤退。连续两次失败,让他们的“速战速决”计划彻底破产。
第三次长沙会战:孤注一掷
时间来到1941年底。日本偷袭珍珠港,太平洋战争爆发。为了防止中国反攻,同时挽回颜面,他们几乎倾巢而出,孤注一掷想拿下长沙。
这一战打得最激烈。日军一波接一波进攻,拼命冲锋,但中国军队已经不是当初那支疲弱的队伍了。经验更丰富,防御更周密,配合更默契。
长沙军民并肩作战,硬是挡住了日军的狂攻。经过一个多月的血战,日军损失五万多人,再一次败退。英国《泰晤士报》评价说,这是“珍珠港事件后同盟国唯一的决定性胜利”。
长沙胜利的三大法宝
长沙能三次挫败日军,靠的不是奇迹,而是三大“法宝”:
地利优势:湘江、汨罗江、新墙河像一道道天然屏障,岳麓山居高临下,帮中国军队挡住了机械化攻势。 战术高明:薛岳的“天炉战法”真是经典,把敌人一步步骗进“火炉”,再一举合围。 军民一心:长沙百姓破坏交通、运送物资,甚至直接拿起武器。军民同心,才撑起了这座“铁打的城”。长沙会战的胜利,不只是保卫了一座城市。它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,让全国人民看到了希望;也让国际社会重新认识中国,提高了我们的抗战地位。
更重要的是,它粉碎了日本的“速战速决”幻想,把他们拖进了持久战的泥潭。
今天走在长沙街头,湘江水依旧奔流,岳麓山依旧静立。很难想象,这里曾是硝烟弥漫的战场。日军的尸骸,证明了侵略的代价;40万精锐的败退,告诉世界:想征服中国?做梦!
长沙,这座城市,用三次血战写下了“中华民族不可战胜”的铁证。
发布于:河南省启泰网配资-免费配资炒股-配资平台网-求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